”究竟,食药监管是民生底线,从食品厂的流水线到药店的货架,每一处都或许藏着丧命危险。若真能守住这道门,也算功德无量。
后来的查询却揭了底:这位局长的心思早就不在“职责”二字上。请客、礼品、情面来往,成了他“作业日常”的注脚。企业若想蒙混过关,只需递上“诚心”,监管的尺子便能松一松;药品批文若想加速批阅,或许只需一顿饭局的“默契”。
2019年,他调任肇庆市生态环境局——局长。外表看,这是从“舌尖上的安全”到“金山银山,不如绿水青山”的任务连续,但实践却成了他权利地图的扩张。环保项目批阅、污染企业整改、河流管理工程……这些本该关乎大众呼吸与生计的严厉议题,在他手中却成了利益交流的筹码。
某次饭局上,他或许曾碰杯笑谈:“环保是门技术活,更是门艺术。”只不过这“艺术”背面,藏着企业主塞来的“咨询费”,以及亲属名下忽然多出的房产。更挖苦的是,他还曾兼任肇庆市政协副秘书长,本应广纳民意为城市开展献计,却将人脉网织成了敛财的温床,乃至怂恿家人打着他的旗帜四处捞金。
经历光鲜,手法荫蔽,但毕竟逃不过纪委的火眼金睛。2024年11月,肇庆市纪委监委一纸通报,撕开了他的假装:违规收礼、承受请客仅仅“开胃菜”;安排函询时说谎狡赖,暴露了他对纪律的鄙视;而使用环保批阅、职级晋升等权利张狂敛财,才是真实的“主菜”。
通报中“巨额资产”四字,轻描淡写却重若千钧——这些钱,或许是某条河流管理工程偷工减料的价值,也或许是某个污染企业持续排污的“通行证”。
更令人不齿的是,他的糜烂并非“一时模糊”。从食药监到生态环境局,从政协到环保一线,他在每个岗位上都熟练地玩着权钱交易的游戏,乃至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手,把中心八项规则当耳旁风。
直到2025年3月,靴子总算落地:开除党籍、开除公职、违法来得到的全数收缴,司法白紧随其后。这一连串动作,既是给他个人的“终审判决”,更是给一切党员干部敲响的警钟——权利染上铜臭,终将反噬本身。
程海边的故事,是一面照妖镜。它照出某些官员“经历镀金、内中溃烂”的双面人生,也照出反腐铁拳“零忍受”的决计。当“维护自然环境”变成“维护利益”,“监管为民”沦为“监管为钱”,这样的官场蛀虫,注定被年代激流碾碎。而老大众等待的,永远是那句朴素的真理:当官不发财,发财不当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