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子营:聚科技资源 建创新乡镇
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 商超便利系列 > 日化货架

长子营:聚科技资源 建创新乡镇

时间: 2025-10-23 09:00:56 |   作者: 日化货架

  • 产品概述

  编者按:作为北京市科委在京郊确定的三个创新镇之一,大兴区长子营镇突出农业科学技术资源的集聚效应,创新首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,形成了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基地、科学技术人才集聚基地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,为京郊农村科学技术创新提供了典型经验和技术示范。

  长子营镇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东南,紧邻亦庄新城,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,辖42个行政村,总人口2.7万人。

 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镇,长子营物产丰富,自然资源得天独厚,产业优势显著。其中既有享誉国际的留民营有机农业示范区,又有以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闻名的北蒲洲新农村产业基地。在这里,不仅盛产梨、杏等果品,许多南方果品还成功实现了北移。

  自1998年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展开合作,长子营镇集聚了该院十余个所的技术力量,同时还与首都师范大学、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,共吸引110余名专家,引进100项科技成果,成立了23个课题小组,为创新镇建设提供了强劲的技术力量。

  关于创新,国内有一些企业自主创新的典型,也有城市提出创新发展的口号,但具体到乡镇则没什么经验可循。

  建设创新镇,既要依托自主科学技术创新,又要吸收、利用创新成果,在制度和政策上有所突破。

  创新首先得有资源,特别是科技资源,长子营镇想到了科研院所。于是就有了与北京市农科院的十年牵手。

  通过与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,采取项目对接、共建基地的方式,长子营找到了建设创新镇的抓手,找到了最大限度体现科技涌泉溢出效应的突破口。

  留民营村是我国最早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的乡村,这里的村民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,形成了以沼气为中心,利用生物能、太阳能,形成了种、养、加工、产、供、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。

  在留民营有机农业示范区的某企业蔬菜包装车间记者看到,包装好的蔬菜贴着“留民营”的商标被一一装筐,等待运往超市。据有关负责的人介绍,示范区1800亩地全部通过了有机认证,这些有机蔬菜目前销往京津家乐福、沃尔玛等60多家大型超市,年产有机蔬菜500万公斤,年销售值达1000万元。

  近些年来的乳鸽养殖更让长子营镇名声在外。乳鸽饲养对村民来说并不陌生,但一直以来却存在对接难的问题。

  “市农科院有这一个项目,但这不是建几个鸽棚就能实现的;村民有养鸽子的,却形成不了规模。”长子营镇科协主席吴宗智说。

  通过与市农科院畜牧所协调,在该所高级畜牧师潘裕华的积极指导下,位于小黑垡村的泰丰养殖场重点扶持了以残疾人为主的30个农户,提供种鸽和养殖技术,并统一收购、销售。

  在专家的帮助下,养殖场还攻克了乳鸽人工喷喂、孵化及饲料配方等关键技术。乳鸽养殖必须25天出栏,由双方一同研制的饲料配方,有效解决了不同阶段喂养不同饲料的问题,保证了出栏时间。

  目前,乳鸽养殖技术已扩展到全国,年出栏乳鸽70万只,并打入35家高档宾馆、饭店,年创产值1000余万元。今年,该养殖场将实现出栏乳鸽100万只的目标。

  多年的院镇合作为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,科技资源的聚集有效实现了科研院所与科技公司、农业园区的准确对接。目前,该镇已建成10个特色体验区,5个中心体验园;沿民安路形成了一条10公里长,以集技术示范、成果展示应用为特色,自然生态景观观光为特征的体验农庄产业带。

  创新镇建设,离不开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立,而这一体系的核心则是科技协调员队伍的建设。

  全镇把协调员分为三类,即产业带动类、技术示范类和公益推广类。协调员服务农村农民的模式也因此各不相同。

  为解决创新镇建设中农民需求问题,由协调员牵头在全镇开展了农民需求调研、农民科技素质调研等多项调研活动。同时,镇协调员工作站积极与市农科院沟通,解决了蔬菜、果树及养殖技术有关问题40余项,并实现协调员与科研院所的项目对接25项,推进了院镇合作的全面展开。

  由协调员牵头,镇里还成立了2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,发展会员1000余人,年加工销售农产品8000余吨,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。

  为此,长子营镇制定了《落实素质纲要培养新农村管理者专题培训计划》,并协调多个院所在本镇组织开展了相关培训。

  该院信息所在北蒲洲村多次开展信息资源利用培训,并组织了第一届科技信息资源利用技能大赛,大大开拓了农民利用信息资源了解市场的能力。计算机、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的引入,逐渐改变了村民的生产、生活方式。

  史晓萌是北蒲洲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,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。为了让村民能接触到丰富的科技信息,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对村民开展培训,最终使全村大部分劳动力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,了解并应用上了网络资源。

  镇里还分别建立了两个数字家园和两个爱农驿站,为村民加强市场沟通、学习科技知识及解决生产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。

  利用市农科院信息所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,留民营村和北蒲洲村被分别建成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,开通了电子图书馆、电子期刊等信息资源。尤其是在北蒲洲村开通的远程双向视频诊断系统,极大地方便了农民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。

  为了开阔村民的眼界,该镇多次组织农民到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,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菜田的积极性。

  在2007年底举办的第二届中韩经济贸易洽谈会上,该镇组织了7家企业参加,展示了留民营有机蔬菜、无公害鸡蛋、东北台红梨、福源冬枣、泰丰乳鸽等高品质的产品,吸引了众多韩国友人及别的企业前来参观。企业之间还就产品的生产、加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。

  就这样,全镇有更多的农民开始主动接受培训,主动参与各种交流展示活动,渴望提升自身的素质。

  截至目前,全镇共组织各类农业技术、专业技能培训50次,培训人次4000余人,其中有2000人领取了绿色证书和各种技术证书,100人取得了农村经纪人证书。

  重视科研人员、农村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引进,长子营镇在创新镇建设中,不仅解决了新型农民的培养问题,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,同时破解了新农村建设无主导产业的难题,找到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。

  原来是“有资源没产业,有产品没品牌”的京郊古镇,如今通过凝聚科技资源,培育了特色产业,打造优势品牌,形成一定的市场占有率,并且成为京郊农村科学技术创新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的代表。